暖萬家燈火 潤百姓心田
——湖北省紅十字會博愛家園推動社區治理工作側記
時間:2025-02-28
從“一老一小”的現實需求,到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再到基層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從危急時刻 “救”在身邊,到捐獻造血干細胞和人體器官,再到弘揚紅十字精神,博愛家園為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貢獻了人道力量。
如今,博愛家園項目已逐漸成為貼近社區需求、深受群眾歡迎、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和品牌辨識度的紅十字品牌項目。放眼荊楚大地,一幅幅基層治理新畫卷徐徐展開,在流淌的色彩里,飽含著一份份溫潤民心的紅十字情懷。
共同締造,理念之力促發展之變
黃岡市黃州區赤壁街道四海社區,屋舍錯落有致,巷陌干凈整潔,紅的月季、黃的柑橘、翠的林帶,宛如一幅動人的畫卷。
曾經,四海社區設施老舊、環境臟亂。2023年,社區依托博愛家園項目,鏈接社會各方資源,打造“博愛文化廣場”“紅十字服務站”“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教室”三個紅十字陣地,三支紅十字志愿隊伍活躍在社區的各個角落,將紅十字志愿服務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融入小區綜合治理,形成博愛助老、助學、助困、助殘的循環效應。
這是博愛家園項目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縮影。
2018年,紅十字會圍繞核心業務,以博愛家園為載體,以“組織發展、陣地建設、人道服務、文化傳播”為主要內容,通過在社區成立紅十字會基層組織,開展紅十字特色服務,為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貢獻人道力量。此后,一年一批重點,一年一個臺階。目前,全省共建成博愛家園項目254個。湖北省博愛家園項目工作得到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肯定和支持,2023年6月,全國縣級紅十字工作暨博愛家園助力鄉村振興現場會在英山縣召開。
“博愛家園作為紅十字精神的傳播窗口,在基層社會治理中主動作為,參與共同締造,為推動社區治理、提升社區能力、促進社區發展貢獻紅十字力量;在引領社會風尚中積極有為,傳播人道文化,傳遞社會正能量,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注入勃勃生機與不竭動力。”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涂明珍深入闡述創建博愛家園的重要意義。
落細落微,民生小事繪幸福大事
能為群眾服務的組織,才是有生命力的組織。
一居民在家中用電鍋做飯,出門時忘記關閉電源,“急客”志愿者立即趕到居民家中關閉電源;一居民清明祭祖時,不慎導致明火蔓延,“急客”志愿服務隊隊員們帶上工具化解了一場火災……
襄陽市南漳縣紅十字會將博愛家園項目延伸拓展,組建310支“急客”志愿服務隊,只要群眾求助,就想方設法給予幫助。如今,宣傳動員志愿者注冊2500余人,帶動了更多群眾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
“唯有做好一件件‘民生小事’,才能繪就民生‘幸福大事’。”南漳縣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光宇說。
孝感市紅十字會通過博愛家園打造孝老、敬老、助老“三老”品牌項目,幫扶計生困難家庭、失能失智老人、麻風病老人、百歲老人等對象,惠及近500名困難老人;黃石市下陸區開展紅十字燭光行動志愿服務項目,一對一幫扶失獨家庭的老人和特殊家庭的中小學生;武漢市洪山區和平街道愛家國際社區博愛家園項目,組成126人的紅十字志愿服務聯盟,組織醫生到社區義診。
練“救”本領,愛心之力筑生命之橋
“有人暈倒了!”2024年1月11日20時40分許,宜昌市長陽縣人武部門口的人行道上,一名中年女子突然倒地昏迷,呼吸微弱,嘴唇發紫,路過的紅十字救護員王林立即伸出援手,并請群眾撥打120電話。最終,女子轉危為安。
王林是長陽縣龍門社區居民,該社區被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授予“城市社區博愛家園示范點”。2022年5月,王林通過社區報名參加了縣紅十字會組織的應急救護員培訓班并取得合格證書。
恩施州機場路社區博愛家園項目配備了“五個一”,即“一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儀),一個心肺復蘇訓練模擬人,一個氣道異物梗阻模擬人,一輛輪椅,一副拐杖”;襄陽樊城區水星臺社區博愛家園設置了急救體驗館,許多居民主動前來學習。
2019年以來,全省已累計建成應急救護培訓基地21個,新增培訓救護師資4787人、救護員55.5萬余人、宣傳普及應急救護知識技能551萬余人次。
共享生命,人道力量傳無私大愛
2022年11月1日,47歲的尿毒癥患者高素月不幸離世,丈夫魯先生悲痛之余決定捐獻妻子的器官。
魯先生說,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社區幫她申請了享受廉租房待遇,志愿者逢年過節總是前來慰問。社區博愛家園,定期宣傳科普“三獻”知識,妻子生前多次說過,身后要捐獻遺體器官。
2023年5月12日上午,“00后”女大學生小李(化名)在醫院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小李家住宜昌市夷陵區小溪塔街道望江社區,平時經常參加社區博愛家園活動,知道捐獻造血干細胞可以救人一命,于是在獻血時,加入中華骨髓庫,這才有了這幾十萬分之一的奇妙緣分。
從第1例到第N例,每一例捐獻都有著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傳遞著文明的溫度。自2021年以來,新增造血干細胞捐獻入庫登記志愿者2.7萬余人份、實現捐獻255例,累計志愿登記入庫14萬人份、實現捐獻694例;新增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17.3萬余人、實現捐獻1547例,累計志愿登記29.6萬余人、實現捐獻4644例。
美美與共,新風漫卷釀幸福家園
“老人在小區門口腳扭了,在‘鄰里百寶屋’借用了輪椅,紅十字志愿者還幫忙把老人送回家。”武漢市中央花園社區居民唐師傅向志愿者道謝。
“鄰里百寶屋”是社區博愛家園建設的一個服務陣地,從鉗子、扳手、電鉆等小工具,到血壓計、輪椅等醫療器械,都由居民們捐贈。管理采用積分兌換機制,居民只要登記就可借用。
該社區黨支部書記說,“鄰里百寶屋”不僅是紅十字精神的傳播窗口,更是居民自治共治的平臺。
襄陽市南漳縣水鏡社區的向選才幼時患上骨髓炎,四處奔波求醫卻沒能治愈。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當上了一名廚師,順利結婚生子,卻不幸患上了食管癌。社區紅十字志愿者得知他的遭遇后,給他找來專家診治,還捐助了一筆錢。向選才感激不已,他決定身后捐獻遺體,希望早日攻破醫學難題。
“這是精神上的飛躍,感動了很多人,常有人來咨詢‘三獻三救’!”襄陽市南漳縣水鏡社區工作人員說。
近年來,湖北省紅十字會不斷豐富項目內涵,拓展項目外延,相繼打造“發現愛”“映山紅”“輕騎兵”“一把剪刀溫暖一條小巷”等人道服務品牌,形成了品牌矩陣。博愛家園也由大變小、由弱變強,黨和政府人道關懷的領域也更廣了,人民群眾的受益面也更大了。
曾莉